|
新闻中心 |
|
欧盟气候谈判陷入僵局,法波捷三国为何说“不”? |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9-23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国际动态 |
碳汇林讯 9月18日,欧盟环境部长会议未能通过2035年减排目标,仅达成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意向声明。与此同时,原定同期批准的2040年气候目标也被推迟到10月特别峰会讨论。
这一僵局背后,是法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对欧盟提出的2040年减排90%目标的质疑。这些国家希望暂缓决议,将谈判升级至政府领导人层面,以争取更符合本国经济现实的条件。
1、欧盟错过截止日期,气候领导力受质疑
欧盟国家原计划在9月18日的峰会上批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2040年气候变化目标,以便在11月的联合国COP30气候大会前展示团结雄心。然而,事与愿违。
各国气候部长们最终只能同意向联合国提交一份“意向声明”,提出到2035年将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66.25%-72.5%的指示性目标范围。
欧盟气候专员霍克斯特拉试图淡化这一挫折:“如果我们放眼全局,会发现我们仍然是全球绝对最积极的地区之一。”
但气候分析组织“气候行动追踪器”直接批评这一范围远未达到《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要求的77%减排量。澳大利亚总理甚至已引用欧盟的弱势目标为本国不够进取的气候目标辩护。
芬兰气候部长萨里·穆塔拉坦言:“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兑现,很难要求其他国际伙伴做同样的事。”
2、90%减排目标背后的碳信用争议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2040年目标核心是到2040年将净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90%。这一目标是连接2030年55%减排目标与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中间步骤。
草案中最具争议的内容是允许成员国从2036年起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来覆盖最多3%的减排目标。这意味着部分减排工作可以“外包”给发展中国家。
根据机制,欧盟成员国可通过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再生能源发展、森林恢复等减排项目,将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成果计入欧盟的2040年减排目标。
但欧盟科学咨询委员会和环保组织强烈反对这一设计,担心可能弱化欧盟内部的实际减排行动,造成“虚假减排”。
3、法国、波兰和捷克的务实算盘
在反对阵营中,法国、波兰和捷克三国立场鲜明。他们要求将谈判升级至政府领导人层面,反映出对当前提案的深度不满。
法国的技术转型路径
法国更倾向于通过技术投资而非国际信用实现气候目标。2024年7月,法国发布了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战略更新版,规划了明确的脱碳技术发展路径。
根据该战略,法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捕集400-800万吨二氧化碳,2040年达到1200-2000万吨,2050年进一步提升至3000-5000万吨。马克龙政府强调需要保护本国产业竞争力,避免过重经济负担。
波兰的能源转型现实
作为严重依赖煤炭的国家,波兰的转型挑战更为艰巨。波兰2021年通过的“2040年能源政策”明确提出要逐步淘汰硬煤和褐煤,并让零排放能源在电力装机容量中占一半以上。
波兰计划通过海上风电和核能实现转型,计划到2040年海上风电装机达11GW。但波兰政府强调转型必须是“公正的”,需为受影响的煤炭地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捷克的核能主导战略
捷克同样重视能源安全和经济性。2025年初,捷克向欧盟提交的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突出强调了核能的作用。
捷克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份额从2023年的16.5%提升至28%,同时将核电比例从目前的约三分之一提高至44%。到2040年,核电份额预计将进一步升至68%。
欧盟各国领导人将于10月底召开特别峰会,再次尝试就2040年气候目标达成共识。这将是在11月COP30气候大会前的最后一次机会。
历史经验表明,欧盟往往是在最后期限压力下才能达成最艰难的协议。丹麦气候部长表示:“丹麦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仍在努力于下周达成协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