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在低碳政策、低碳技术和融资方式方面不断加强紧密的合作。这一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合作包括但不限于:
1. 绿色增长与气候变化经济 对于我们的经济而言,向更低碳、更节能的经济转型是一次机遇,它能够推动新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英两国均参与了新气候经济项目——这是一项新的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国际研究,其研究报告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另外,英中两国联合其他合作伙伴,宣布了绿色增长联合研究中一项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我们正竭力帮助中国推动节能、建立更清洁的经济增长模式。
2. 清洁技术 英中两国已启动一项耗资2000万英镑的低碳创新联合研究项目,为海上可再生能源、低碳制造工艺与技术和低碳城市提供支持。这一项目建立在现有的、密切的双边能源合作研究之上,领域涵盖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清洁化石燃料以及能源储存方面。
3. 可再生能源 去年,英中两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签署了新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备忘录引领了新的政策合作,将有助于风电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中英两国均见证了与太阳能利用的宏伟目标相符的贸易与投资的巨大变化,这又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
4. 页岩气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页岩气及其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全球开发能够起到桥梁作用。这也能够明显降低当地的空气污染。英中两国在各自资源上的开发水平相近,而双方将从分享法规制订经验中受益,从而促进环境保护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英中两国在页岩气方面有着密切的公共政策领域的合作,未来几年双方将继续深化政策合作,以及商业合作。
5. 核能 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低碳能源,它将在未来低碳能源组合中扮演重要角色。2013年,我们签署了《英中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并在此次峰会时签署联合声明,为英国加强与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我们欢迎在民用核技术领域扩展双方联合工作的范围,包括核废料管理、核电站退役及其研发。
6. 碳捕集与封存 碳捕集与封存是一项重要技术,旨在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到2050年,全球完成CO2排放量减半这一目标的成本将上升70%。英国已承诺,通过国际气候基金向亚洲开发银行信托基金注资3500万英镑,用于亚洲碳捕集与封存发展,把重点放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英国与中国政府、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寻求契机,加速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这包括在中国建造两个碳捕集与封存中心,以及对建设天津绿色发电示范区加以支持。在亚洲开发银行信托基金下,双方将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中英两国已在该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我们将加强学术交流并支持英国企业到中国开展碳捕集与封存工作。
7. 绿色金融 仅仅依靠公共财政的投资水平无法满足全球升温在2摄氏度以内的需求——实现低碳转型的可持续性需要大量的民间投资。这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伦敦是世界绿色金融中心,中英两国立足于此,开展了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和绿色采购等方面的合作。双方的合作将持续进行。英国旨在通过气候公共私营合作制方式,促使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民间资本,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低碳投资。
8 碳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能够通过较低成本,实现碳排放水平的明显下降,同时带动清洁能源投资。英国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发展与启动提供了建议和专业知识。英国将继续支持中国国家碳市场的发展,包括为市场准备伙伴计划作出贡献。
9. 可持续城镇化 低碳可持续增长依赖于新型城镇化的形成,该新型城镇化能够推动城市的清洁、节能、健康发展。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以及本国的企业进行合作,在《欧中城镇化伙伴关系框架》下推进双边低碳城镇化进程。本次峰会上签署的《关于绿色低碳城镇化的谅解备忘录》为进一步合作铺平了道路。
10. 气候科学与适应 全世界都已经感受到了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如何降低气候变化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风险,我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英国、中国和瑞士已合作开展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该项目加强了科学认识,并使中国具备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和影响的能力,帮助决策者制订战略,以适应某些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影响。英国领先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气候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正合作开展一个新的气候科学领域的重大项目,以支持区域气候服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