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态超载日”由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和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提出,是人类在一年之内生态资源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指标。与2012年的8月22日相比,今年的“生态超载日”提前了两天到来。据已有数据计算,自2001年起,每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都会提前两三天到来。
人类建造城市、获取食物、开展生产,都会消耗自然资源,那么地球自然资源一年的“产量”,究竟够地球人用多久?自2003年成立起,“全球足迹网络”就开始使用联合国能源、粮食、商贸等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补算“生态账”,每年更新的数据点超过6000个。
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他们一方面用从农田、森林、牧场、渔业等生产出的初级产品的产量,来计算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用生物承载力来衡量地球的产出——有“生产力”的土地和海域,可以提供多少人类所需资源、吸纳废弃物。
于是,这笔“生态账”就变得一目了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量加上进口产品、减去出口产品,就等于它所消耗的自然资源量——如果这个数值比所在区域的生物承载量小,那么当地生态就有盈余,人们在此能够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代表生态超载,当地自然环境就会不断恶化。
昨天是2013年“地球生态超载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向全球发出警告:尽管2013年才过了7个多月,但人类已经用完了今年地球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也就是说,在剩下的4个多月里,地球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我们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
今年,人类不到8个月就用完了地球一整年的资源预算。而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约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到2012年已经需要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欲求,预计到2050年至少需要两个地球。
中国的生态收支同样不容乐观。据WWF发布的2012年《地球生命力报告》,尽管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目前已需要2.5个中国的自然资源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中国的“生态超载日”早在四五月间就已经到来。
生态超载的一个主要影响是气候变化。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生态超载也会导致森林萎缩、渔业资源衰退、土地退化、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地球还有可能恢复到“收支平衡”吗?WWF认为,推广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当务之急,因为人类对生态的影响一半以上来自碳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WWF中国首席项目总监李琳博士指出,中国人需尽快改变消费模式,减少浪费、选择符合生态环境可持续标准的产品。(中国碳汇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