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国的GDP为275.8亿美元,美国为3583亿美元,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7.7%。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建设,到1959年,中国GDP上升到美国的11.5%。此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及“大跃进”的影响,1960-1962年中国GDP分别降至美国的11.2%、9.1%、8.0%。
1963年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并逐渐好转,1963年相当于美国的8.1%,此后直到1980年,一直维持在8-10%之间,再也没能恢复到1959年的11.5%。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比重保持在6.7-11.6%。其中,1986年和1990年是历史最低值,仅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7%。1998年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11.6%,超过在1959年创下的11.5%的高峰。
1999年继续保持在11.6%,从2000年开始,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比重开始逐年上升。2000年为12.0%。2001年为12.9%,2002年为13.7%,2003年为14.7%,2004年为16.3%。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开始了升值步伐,因此,这一时期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比重明显加快提高。2005年为17.7%,2006年为19.8%,2007年为24.9%,2008年为31.5%,首次突破30%大关。2009年,由于人民币停止了升值步伐,但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因此,中国GDP初步核实数达到美国的35.3%。
日本官方统计数据从1955年开始,1955年也是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的阶段。1955年,根据日本官方汇率,日本GDP总量为232.5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62.8%。1961年,日本GDP达到537.1亿美元,超过中国,相当于中国GDP的108.3%。继而,1967年日本GDP达到1242.5亿美元,超过英国当年的1112.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71.8%。1968年日本GDP达到中国的2.1倍,1973年达到中国的3倍,1977年相当于中国的近4倍,1986年达到中国的6.8倍,1987年相当于中国的7.6倍,1991年达到8.51倍,1994年达到高峰,当年日本GDP相当于中国的8.55倍。此后,日本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开始下降。1995年为7.23倍,1996年为5.42倍,1997年为4.47倍,1998年为3.78倍,1999年恢复到4.03倍,2000年为3.89倍,2001年3.09倍,2002年为2.70倍,2003年为2.58倍,2004年为2.38倍,2005年为2.04倍。2006年开始,日本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跌破2倍大关,为1.64倍,2007年为1.25倍,2008年为1.08倍。2009年则仅高于中国初步核实数1.6个百分点。
1952年,英国GDP为447.58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62.3%,1959年则降至116.5%。1962年升至171.9%。1952-1979年间,英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最高为1962年的171.9%,最低为1959年的116.5%,平均值为145.9%。1970年-1979年,英国GDP最高相当于中国的161.5%(1979年),最低相当于中国的132.9(1973年),平均为144.5%。1980-1999年,英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最高比重为259.5%(1990年),最低为1999年的138.7%,平均为180.2%。2000-2009年,英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123.3%降至2009年的43.8%(2009年中国为初步核实数,待最终核实数出来,这一比重还要降低),这一时期,英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95.0%。
1960年,法国GDP为463.7亿欧元(约合616.1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04.1%,1961年上升到134.7%。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GDP最高相当于中国的182.9%(1968年),最低相当于中国的104.1%(1960年),平均为153.5%。1970-1979年,法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进一步上升,1976年达到241.5%,平均值为205.5%。1980-1999年,法国GDP最高相当于中国的319.1%(1990年),最低相当于中国的134.4%(1999年),平均值为218.3%。2000-2009年,法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90.1%,其中,最高值为2000年的110.9%,最低值为2009年的53.4%(最终核实数该比重会进一步降低)。
1960年,意大利GDP为403.85亿美元,低于当年中国的591.04亿美元,仅相当于中国的68.2%。1962年,意大利GDP以503.84亿美元超越中国的467.6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07.7%,1963年进一步提高到114.9%。1964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提高,意大利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降至106.9%。1965和1966年,中国GDP再次连续2年超过意大利,但在1966年文革开始后,意大利于1967年实现再次反超,直至2001年被中国再次超越。分阶段来看,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104.3%,其中,最高为1968年的125.1%,最低为1960年的68.2%。1960、1961、1965和1966年这四年里意大利GDP低于中国。70年代,意大利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132.8%,其中,最高为1979年的145.2%,最低为1970年的118.9%。80年代,意大利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171.9%,其中,最高为1987年的239.6%,最低为1984年的135.8%。90年代,意大利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185.4%,其中,最高为1992年的292.1%,最低为1990年的110.8%。21世纪00年代,意大利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77.64%,其中,最高为2000年的107.0%,最低为2009年的42.6%。在2000-2009年,意大利只有2000年GDP高于中国,其余年份皆低于中国,且差距越拉越大。
1970年,德国GDP为2088.6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27.4%。1970-1979年德国GDP相当于中国的比重平均为292.7%,1980-1989年平均为290.8%,1990-1999年平均为328.5%,2000-2009年平均为120.9%。2006年,德国GDP还相当于中国的109.8%,但在2007年被中国超过,其GDP仅相当于中国的95.4%,2008年降至80.7%,2009年则进一步降至67.1%,待中国最终核实数出来后,还将进一步降低。
由于1970年以前数据不完整,因此从1970年开始统计总量名次。1970年,世界经济总量前10名是:美国、苏联、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中国、加拿大、印度。
1970~1974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基本保持在世界第8位;但在1974年被加拿大超过,降至第9位。
美国、苏联、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占据世界前7的位置不变。
1975~1979年,世界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10名的国家依然是:
美国、苏联、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和巴西,只是名次稍有变化。
1978年日本超过苏联升至第二,苏联退居第三。
1976~1977年巴西超过中国居第九,中国退居第十;1978年,中国再次超过巴西居第九。
1979年中国超过加拿大居第八,加拿大退居第九。
1980~1989年这10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依然在世界前十强之列。其中,1980年居世界第8位,其余年份一直居世界第9位。
当然,世界银行不相信中国的官方数据,他们只按自己的估算,认为1980年中国经济总量只有1800多亿美元左右,排在世界第13位。但联合国统计司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都采用中国官方数据。
1990~1999年间,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最低为世界第11名,最高为世界第7名。其中,1989年和1990年,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以及国内的退缩式的治理整顿,国民经济遇到严重的困难,这两年经济的增长速度只有3%~4%左右,1991年虽然增速又恢复了9%以上,但是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经济总量自1970年以来首次跌出前十,只排在第11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开始确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经济体制转变,由此开始了新的一轮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尽管人民币曾一次性大幅度贬值,但是经济总量却稳定在世界前十之列,其中有5年位居世界第七,2年位居世界第八,1年位居世界第九。
2000~2009年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7位上升至第3位,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
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
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仅是意大利的93%,法国的90%,英国的81%,德国的63%,日本的26%,美国的12%。
2009年,中国GDP初步核实数相当于意大利的235.0%,英国的228.5%,法国的187.4%,德国的149.1%,日本的98.4%,美国的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