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公告 |
|
中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
发布人:碳汇林 发布时间:2010-1-11 本文类别:站内公告 - 站内公告 |
一、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及成效 (一)大力发展林业,增加森林资源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近10年来,中国政府已投资700多亿美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作,加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和相关研究工作。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到2008年底,全国森林面积已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在亚洲,我国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均列首位,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中国近年来开展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对遏制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高度评价到:亚洲森林保护有所好转主要归功于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 中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了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亮点。1980-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人民币。 (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 2007年6月,我国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林业被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根据该国家方案的总体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专门力量,从2007年7月开始,历时2年多,研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通过林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阶段性目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 (三)积极参与国际林业政治对话和行动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国际林业政治对话和行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林业议题谈判,全面阐述了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立场和主张,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中发挥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作用。从2007年起,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全球十亿棵树运动”。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中国人均植树2株以上,共植树26亿株,为实现这项活动的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该网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现已开展了多项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活动,为成员间分享经验,提高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提前实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为第十五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的到2020年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净增长2000万公顷目标做出了贡献。2009年9月,胡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又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今年11月,我国政府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其中,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我国到2020年的森林增长指标将作为林业的行动目标。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