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氢能创新成全球绿色转型关键赛道 |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9-30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国际动态 |
碳汇林讯 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首席科学顾问圆桌会暨科技部长会议上,氢能创新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议题。来自世界各国的科技决策者一致认为,基于公平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是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和全球可持续性的关键。南非科技与创新部长恩齐曼迪在会议上分享了他的观点:“在能源方面,我们正在进行大量关于氢能、燃料电池和绿色氨的研究。”
1、会议焦点:氢能引领绿色转型
二十国集团科技部长会议于9月21日至24日在南非举行,会议主题为“基于公平的科学、技术与创新,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和全球可持续性”。
这一高级别会议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重要平台,氢能创新则是会上的焦点议题。
南非专家们在会议上表示,非中科技合作正成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新亮点。
南非氢能研究技术专家戴维兹解释道:“南非正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目前主要依赖太阳能和风能,这将创造大量就业。南非的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些都能为南非人民创造就业。”
南非与中国在多所大学的技术领域合作项目,成为国际合作推动氢能发展的典范。
2、中国行动:氢能产业布局加速
在中国,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月26日发布了《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
厦门计划到2027年使氢能装备及材料生产企业达到30家,并建成加氢站3座。
武汉市也于9月29日印发了《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到2027年将武汉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氢能枢纽城市。到那时全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突破2500辆。
9月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氢能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论坛以“绿色低碳氢赢未来”为主题。
来自国内外氢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和企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氢能应用:从交通到工业的多元场景
在氢能应用方面,交通领域成为突破口。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已成功实施“郫都公交车氢能替代项目”。这一项目在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产生碳减排量15091吨二氧化碳,在四川环境联合交易所交易获得收益19.6万元。这是四川省首例氢能替代碳减排项目交易,标志着氢能公交车技术在可持续交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截至2023年5月31日,郫都区投放的200辆氢能源公交车已完成CNG车替代并运行良好。2019年-2022年期间,这些氢能车累计行程近2200万公里,单车运营里程最高超过30万公里,平均里程超过20万公里。
工业领域同样在探索氢能替代。武汉市计划支持钢铁企业以氢作为还原剂开展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促进钢铁行业深度脱碳和清洁能源替代。同时引导石化企业拓展富氢原料来源,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扩大化工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应用规模。
4、政策支持:零碳园区与氢电耦合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进氢能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于7月8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通知》指出,要“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并明确提出“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
零碳园区政策还强调要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要求“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这一政策为氢能在园区级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厦门市的行动计划也提出构建氢能绿色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制定清洁低碳氢能认定方法和标准,科学开展碳减排效应核算。
4、未来展望:氢能经济的广阔前景
欧阳明高在太原氢能论坛上指出:“我国燃料电池产品平稳发展,燃料电池车型覆盖客车、货车全系商用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表示:“氢(泛氢)能源可作为各能源之间的桥梁,与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联动,通过部分替代,压缩化石能源消耗量,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氢能产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从公共交通到工业领域,从园区能源管理到国际碳减排交易,氢能的价值正在被不断挖掘和认可。
未来,随着“氢电耦合”模式在零碳园区推广,以及更多类似厦门、武汉的氢能产业计划落地,氢能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
正如南非科技与创新部长恩齐曼迪所言,国际合作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公平、可持续的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