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粤港澳碳市场破局协同发展 |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9-29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国内动态 |
碳汇林讯 9月23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圳绿色交易所、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这份被称为“大湾区内碳交易所之间的首份四方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内碳市场有序健康联动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四天后,在上海举办的区域碳市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四方进一步签署了《共同推动粤港澳区域碳市场深化发展合作协议》,将合作推向更深入的阶段。
1、合作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区域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都在积极探索碳市场发展路径,各自积累了独特经验。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推出了国际碳交易平台CoreClimate,该平台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和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
广州和深圳作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碳市场运行经验。
澳门也在积极推动碳中和行动,发布了“澳门大型活动CCER碳中和行动倡议”。
在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背景下,加强区域协作成为粤港澳三地碳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
2、四方协议
9月23日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是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份四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索碳市场及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促进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
合作旨在提升相关机构及人员在碳市场运作、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推动区域碳市场深化发展。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对此表示欢迎,他指出该合作备忘录是大湾区内碳交易所之间的首份四方协议。
3、区域实践
四家交易所在碳市场领域各具特色,为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上海清算所发布了“广东碳排放权标准化回购业务”并完成合作签约。这一举措为碳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工具,提升了市场流动性。
深圳绿色交易所则在绿色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为碳市场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香港交易所发布了《碳信用:买方指引》,为行业提供实用指引。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则推出了“澳门大型活动CCER碳中和行动倡议”,推动碳中和实践。
4、衔接路径
粤港澳区域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路径逐渐清晰。
在9月27日的区域碳市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肯定了区域碳市场在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先行先试作用。他认为,多层次碳市场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主旨演讲环节,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严刚解读了全国碳市场的整体布局与建设进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则剖析了地方试点经验挑战,提出了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发展建议。
区域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需要发挥地方试点作用,为全国碳市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合作前景广阔,但对协调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周冠英表示,与三家交易所将携手探索绿色金融的新机遇,致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区域碳市场。合作将为企业实现净零排放提供资金和解决方案,并促进内地与国际间强制性及自愿性碳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许正宇表示,2025年施政报告提出未来会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共建区内碳市场生态圈。
下一步,特区政府会连同内地相关监管部门和机构,研究国家参与国际碳市场的相关事宜。
随着合作的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支撑,并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合作仅仅是个开始。随着四方协议的落实,区域碳市场将逐渐打破壁垒,实现互联互通。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推动跨境资本参与碳市场方面独具优势。
广东和深圳的碳交易试点经验可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而澳门的参与则为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碳市场合作搭建桥梁。
这种区域协同不仅助力中国碳市场体系成熟,更使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参与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