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NDC目标与技术跑太快,资金合作掉队了 |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9-27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国际动态 |
碳汇林讯 9月26日,全球碳中和进程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发布了备受关注的《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这份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编制的报告,首次系统评估了全球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更新进展。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有望实现2030年三倍目标。”报告指出,然而清洁氢、CCUS等关键技术部署严重滞后,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缺口持续扩大。
1、报告架构:量化评估198个国家碳中和进程
《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延续了“目标-政策-行动-成效”量化指标体系。研究团队通过包含217项细分指标的综合数据库和10个模型评估方法学体系,系统评价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进展。
今年的报告在延续这一科学架构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评估了全球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更新进展。
报告特别聚焦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的实践路径与重大成就,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2、核心发现:四大维度呈现结构性失衡
报告揭示了全球碳中和进程的结构性失衡现象。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王灿教授指出,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目标深化”与“技术创新”构成了前进的双引擎。2025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气候资金”与“国际合作”两大板块却明显滞后。全球气候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资金支持远不及实际需求。
这种失衡状态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承诺与技术发展难以转化为实际减排效果,缺乏资金和国际协作成为致命短板。
3、技术部署:清洁氢与CCUS成最大短板
在技术层面,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有望实现2030年三倍目标,但清洁氢、CCUS等关键技术部署严重滞后。
CCUS技术作为“碳中和最后一块拼图”,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需品”。这一技术对钢铁、水泥、化工、海运等难以脱碳的行业尤为关键。
在2025年工博会上,CCUS全链条技术首次展出,展示了从捕集、利用到封存的技术突破。上海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全国首套10万吨级燃机低浓度烟气碳捕集装置。
船舶碳捕集领域也有新进展,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的船用碳捕捉及存储系统,实现二氧化碳捕集效率超80%、液态CO2纯度达99.9%的优异性能。
4、资金缺口: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不足
资金是另一个瓶颈。《报告》指出,全球气候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资金支持与其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这一发现揭示了全球气候融资体系的深层次矛盾。发展中国家作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却缺乏足够的财政资源和技术能力来实施低碳转型。报告建议通过改革金融架构等措施,加速行动从“承诺”迈向“落实”。
5、破解之道:从承诺迈向落实
面对技术与资金瓶颈,报告提出了具体破解之道:强化NDC力度、消除不利的单边措施、改革金融架构等措施。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指出,在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他认为,要通过系统性创新,加快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强绿色氢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示范。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举行,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表示,经过4年多的发展,中国碳市场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60%。
全球碳中和进程正站在十字路口。报告指出,实现全球碳中和亟需破解技术与资金瓶颈,通过强化NDC力度、消除不利的单边措施、改革金融架构等措施,加速行动从“承诺”迈向“落实”。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强调,面对当前技术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要通过系统性创新,加快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强绿色氢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示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