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讯 将“减法思维”应用于纪检监察工作,并非是要削弱其力量,恰恰相反,是为了通过做“减法”,来为监督执纪问责的核心职能做“加法”,最终实现效率提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乘法”效应。如何运用减法思维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管理效率,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
“减法思维”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核心要义
减法思维的本质是聚焦核心、去除冗余、优化流程、释放效能。其目标是从“做得更多”转向“做得更聪明、更精准、更有效”。
在纪检监察语境下,它体现在:
1. 减形式,增实效:减少不必要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和形式化检查。
2. 减冗余,增精准:简化工作流程,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关键领域。
3. 减干预,增活力:明晰界限,减少对市场经济活动和企业正常经营的不必要干预,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4. 减负重,增担当: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他们能轻装上阵,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用减法思维提升管理效率的具体路径
1.在工作流程上做减法:去繁就简,提升效能
简化信访受理流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信访举报进行智能筛选、分类和去重,避免重复劳动,让干部能快速聚焦到有价值的线索上。
优化内部审批程序:对于重复性、程序性的审批事项,探索“备案制”或“授权制”,减少不必要的签章和会议,缩短决策链,提高办案效率。
推行“一案一策”精准化:避免“一刀切”的办案模式,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简化小型、轻微案件的办理程序,集中优势资源攻坚重大、复杂案件。
2.在监督方式上做减法:精准聚焦,靶向发力
从“全方位撒网”到“精准化监督”:减少漫无目的的常规性检查,更多运用专项监督、点穴式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如金融、国企、工程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岗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和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明确纪检监察机关与市场主体的边界,监督的重点是“乱作为、不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而不是代替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微观管理,从而保护经济生态的活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整合监督力量:做好“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这篇大文章,减少重复监督、交叉检查,避免让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形成监督合力。
3.在数据管理上做减法:打通壁垒,智能分析
打破“数据孤岛”:推动与公安、审计、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做“数据汇集”的加法,换来办案人员“四处调证、重复劳动”的减法。
建设智能分析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自动完成海量数据的初步分析、关联比对和预警,将干部从人工翻阅账本、凭证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需要高度判断力和推理能力的分析工作中。
4.在队伍建设上做减法:减轻负担,强化担当
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切实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建立健全澄清正名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及时澄清正名,减去他们的思想包袱。对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的无意过失,依规依纪依法实行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这是对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最好“保护”。
如何有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效的纪检监察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障。通过减法思维提升其效率,能从更深层次促进可持续发展:
1. 营造清朗政治生态(政治可持续):通过精准有力的反腐倡廉,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增强政府公信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项政策的连贯性提供根本保障。
2. 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可持续)。做“干预”的减法:减少对企业的非必要打扰,保护其合法经营。做“保护”的加法:坚决查处吃拿卡要、权力寻租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最终结果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可持续的动力。
3.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可持续):将监督力量更多投向教育、医疗、社保、扶贫等民生领域,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减去民生痛点,增加群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人才可持续):通过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保护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减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勇于探索、敢于试错,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一个“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循环。
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做“减法”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核心是精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和过度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集中精力抓落实、服务群众。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调整,更是工作理念的转变。各地纪检监测正在尝试,可采取以下做法:
1. 精简督查检查考核,避免重复扰民。基层曾饱受“检查频繁、考核过多、标准不一”之苦。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严控总量与频次:对督查检查考核实行计划管理和备案监督,防止层层加码。例如:云南普洱市纪委监委推动对86项重点任务实施精准督查,访谈干部205人,发现问题51个,并督促立行立改。河南西峡县严格执行“十不得”要求,统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全面落实“多考合一”,实现县对乡考核一支队伍一次完成,考核指标精简了71%。安徽粮食产业集团上线“数字联合检查平台”,强制要求职能部门检查前先线上征集计划,能合并的一律联合检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从机制上杜绝重复检查。创新方式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干扰。湖南衡阳市依托“湘办通”和“无扰督查”系统,对督查事项实行全流程管理(督前赋码、督查亮码、验证扫码),防止督查随意化。多地探索运用大数据、线上平台等远程核查手段,减少实地检查频次。
2.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数字负担。各类政务APP、工作群组曾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清理整合冗余应用:对强制使用、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的政务APP、公众号和工作群进行全面清理整合。江西南城县解散有关职能部门“僵尸群”26个。河南西峡县累计清理解散网络工作群组100多个,全县仅保留政务应用程序1个、政务公众账号64个。河南汝阳县纪委监委下沉监督,严肃整治“指尖办公”现象。规范线上管理:推动建立政务APP的准入、使用和退出机制,防止“数字形式主义”回潮。湖南益阳市督促市委网信办出台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实施方案。
3.简化报表与材料报送,减少文牍主义。“文山”压得基层喘不过气。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压缩文件会议: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数量、规模、时长,大力推行“短实新”文风。河南西峡县制发文件数量同比下降10%,并探索建立“无会周”制度。江西南城县严控“白头文件”、推行“多会合一”。简化办事流程:推动数据共享,削减不必要的证明、报表和留痕材料。四川夹江县纪委监委推动多部门对村级财务报账流程优化,减掉大量无实际效用的报账凭证,将线上审批环节优化,报账平均时长从7天缩短至3天。湖南衡阳市推动全面清理36项不应由村级出具的证明事项。河南新密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多头报送、重复报送等现象。
4. 清理规范挂牌与标识,净化工作环境。各类不规范、不必要的挂牌、上墙制度消耗基层精力。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湖南衡阳市纪委监委推动2779个村(社区)累计清理不规范标识标牌、上墙制度15万余块。江西南城县拆除不规范挂牌55块。并通过“回头看”等方式防止反弹回潮。
5.厘清权责边界,为基层组织赋能。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推动:甘肃兰州市督促完成114个乡镇(街道)职责事项清单编制,构建事权清晰、履职顺畅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云南宁洱县推动全县9个乡镇全覆盖制定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3张清单”,有效纠治基层权责不清、负担过重问题。这有助于为基层明责、减负、赋能。
6.强化监督执纪与长效机制,防止反弹回潮。“减法”管理并非一减了之,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和长效机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甘肃纪委监委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问题线索收集机制,加大查处通报力度。河南舞钢市建立一线跟进监督、基层减负监测等长效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特别是以上率下解决“根子在上”的问题。多地通过对“关键少数”开展谈心谈话、提醒告知等方式压紧压实责任。建立负面清单与容错纠错机制:许多地方对照中央和省级层面通报的典型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福建翔安区精准运用容错免责机制,为53名干部予以容错免责减责,为干部干事创业撑腰。甘肃凉州区查证不属实或查无实据案件82件,净化干事创业环境。
运用减法思维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其核心逻辑是:以“减”促“简”(简化流程)、以“减”促“健”(健全体制机制)、以“减”促“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最终,一个运行高效、精准有力、边界清晰的纪检监察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对社会资源的耗散,减少不良作风对发展动能的损耗,减少不确定性对市场预期的干扰,从而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提供坚强保障。这正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深刻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用“减法”管理为基层干部松绑,实质上是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通过精准监督、系统治理、长效机制,破除阻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 unnecessary burden(不必要负担)。其核心目标是:
让干部回归服务群众的本位:“督查检查考核少了,我们可以把更多心思和精力花在为群众办好实事上。”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为实干蓄力,让干部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
这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对搞变通、打折扣的行为严肃查处,才能真正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变化,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王军纯)
版权声明:本文由【王军纯】原创,首发于【www.carbontree.com.cn】。欢迎分享转发,任何形式的转载需遵循以下条件:
保留版权信息:请在转载文章中显著标明原文作者(【王军纯】)以及原文出处(【碳汇林网】及 原文链接:https://www.carbontree.com.cn/NewsShow.asp?Bid=11325)。
禁止演绎:未经作者明确书面许可,不得对文章进行修改、摘编、改编(包括但不限于翻译、录制音频视频等)。
禁止商业使用:未经作者明确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包括但不限于转载于商业网站、出版物、付费专栏等)。
授权与合作:如有转载、刊载、改编或其他合作意向,请通过【nk_wjc@163.com】与作者联系。
违反上述声明者,作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