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服贸会首设零碳展馆,引领绿色新风向 |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9-16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国内动态 |
碳汇林讯 零碳园区方案馆是今年服贸会环境服务展的亮点。其中,华通科技展示的只有手机大小的边缘计算控制器模块,安装到数据采集箱体内,可实现对园区能源监控数据的清洗与传输。
中船新能在活动中展示了其创新成果——生物质能源与热熔盐储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与此同时,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科学研究院也带来了与园区环境治理相关的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
1、零碳园区: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双轮推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这一政策导向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政策层面已明确设定了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指标:针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处于20至100万吨标准煤区间的园区,要求其单位能耗碳排放不超过0.2吨/吨标准煤。
2、企业实践:从技术方案到整体解决方案
京能集团展示了详细的零碳园区示范项目,包含从屋顶光伏到汽车充电桩到办公楼热泵的十几处节能降碳方案。
其中,二氧化碳热泵可替代燃气锅炉,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热泵系统,用于为储热系统和采暖管线制备热水,在冬季为办公大楼提供热力。V2G充电桩支持双向充放电功能,既能为车辆充电,也能将车载电能反向输送至电网,通过双向逆变器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
3、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成为关注焦点
据华通科技工作人员介绍,从零打造一个零碳园区投入较高,成本通常需要上亿。即使是对已有园区的降碳改造,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因此,现阶段的零碳园区改造需求主要是政府牵头的项目比较多。客户最为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比,京能集团在零碳园区项目中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补贴收入和向业主收取电费。
4、数字化赋能:AI与大数据成关键技术
本届服贸会上零碳园区的展示与过去绿色低碳技术展示最大的区别是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中建立了一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字在线平台,包括将AI识别用于碳排放管理和碳足迹盘查领域。
华通科技展示的零碳园区能碳管理平台,通过嵌入AI算法和大模型,不仅能展示园区虚拟电厂、工业综合能源等情况,还能实现智慧管控,成为园区的“智慧大脑”。
5、案例分享:多元化应用场景展示
华通科技目前的成功案例包括零碳高速服务区。“相比大的产业园区,它也比较容易实现”。
中铁科学研究院以四川凉山德昌供港果蔬产业园应用案例向观众介绍:1吨垃圾衍生燃料,可替代0.47吨标准煤,减排达1700公斤二氧化碳。
中建二局承建的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项目,园区内光伏屋顶铺设面积达8917平方米,总装机容量2.15MWp,年均发电量超220万度。
6、未来展望:从单点示范到集群化发展
零碳园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消纳路径。绿电直连、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就近消纳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
国家发改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
展望未来,零碳园区的建设将愈发重视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的合理布局,确保园区在迈向碳中和的征程中,依然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零碳园区建设已逐步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在京能集团的零碳园区项目中,利用业主提供的场地安装光伏发电,所生产的电力再出售至业主,实现了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
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强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零碳园区无疑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