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
欢迎进入碳汇林网站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媒体报道   站长专栏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碳汇商城
中国最权威的碳汇林网站
欢迎进入碳汇林网
站内公告 更多>>
关于开展“社区发展好技术”征集活...
绿色甲醇生物基材料调研通知
关于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相关要求...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简介
碳汇林最新活动:造林碳汇项目开发...
关于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
关于举办碳排放模拟核算及国际绿证...
地方政府双碳管理破局新路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公司20...
碳汇林网站将启动改版升级
减排项目 更多>>
公共建筑综合性减碳改造项目碳减排...
GS-红树林可持续发展项目方法学
GS-蓝色碳汇和湿地活动的风险和环境...
CCB项目收费标准
CCB项目标准
CCB标准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注册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代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代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监测报...
乡土树种 更多>>
草品种名录
生态护林新尝试:北京建“天敌工厂...
国家林业局公告
枫杨
马尾松
高羊茅
浙北地区常见绿化树种光合固碳特征...
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一批授予植物新...
石羊河下游沙生植物群落生境调查
峨眉山资源植物研究
新闻中心  

没有碳汇林能实现实现双碳目标吗?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8-12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站长专栏

要实现“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碳汇林并非唯一路径,但缺乏碳汇林的参与将极大增加实现难度,甚至可能使目标无法按期达成。碳汇林在碳中和路径中承担着“生态压舱石”作用,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固碳能力上,更在于其生态协同效应与经济转化潜力。以下从必要性、替代路径局限、风险挑战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碳汇林的不可替代性:不止于固碳

1.抵消难减排领域的“刚需”作用

工业、航空、农业等领域存在技术性或经济性难以深度脱排的碳排放(即“剩余排放”)。据测算,我国碳中和阶段年剩余排放量约10亿—15亿吨,需依赖碳汇抵消。例如:

楚雄火把节通过新造2054亩碳汇林,抵消活动产生的0.6万吨碳排放,实现“零碳办节”;

安徽铁塔公司购买2090吨林业碳汇,转化为“零碳积分”激励公众绿色出行。

2.多维生态价值的协同增益

碳汇林同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例如:

宁陕县森林生态系统年总价值达130亿元,远超碳汇交易收益(700万元);

雅安市将碳汇项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结合,形成“固碳护生态促旅游”复合收益。

3.乡村振兴与公正转型的关键载体

集体林权改革激活“沉睡资源”,使林农共享碳汇收益:

阿坝州推行“小山变大山”模式,农户以林权入股合作社,获得碳汇分红;

商洛市发展核桃、油茶等林下经济,实现“增绿又增收”。

二、若无碳汇林:实现双碳目标的三大瓶颈

1.技术减排成本陡增

工业领域深度脱碳(如钢铁氢能冶炼、水泥碳捕集)成本普遍高于100美元/吨CO₂,而当前林业碳汇开发成本仅30—50元/吨(如宁陕项目)。缺乏碳汇缓冲,全社会脱碳成本可能上升30%以上。

2.生态安全风险加剧

森林退化将削弱碳库稳定性。例如雅安市规划通过森林抚育2万公顷、修复退化林1万公顷,防止碳库逆转。若忽视林业碳汇,可能引发碳泄漏(如毁林导致存量碳释放)。

3.区域公平性失衡

工业发达地区可通过技术减排达标,但生态功能区(如阿坝州、秦巴山区)缺乏产业替代路径。碳汇开发为其提供绿色转型抓手:

孝感市国有林场通过碳汇收益发展森林康养,保障职工就业;

霍邱县西山林场碳票收入反哺生态修复,形成正向循环。

三、碳汇林的替代路径及其局限

虽然其他负排放技术可部分替代碳汇功能,但均存在显著短板:

1、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理论减碳量高|能耗巨大(每吨碳需2500度电),成本超600美元/吨

2、生物质能源+碳捕集(BECCS):英国年减排潜力5500万吨|与粮争地、生物多样性冲突

3、海洋固碳|覆盖范围广:技术不成熟,生态风险不可控

相较而言,碳汇林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共生效益强的核心优势,尤其适合我国山地多、林地资源丰富的国情。

四、结论:碳汇林是“最优解”而非“可选项”

没有碳汇林,双碳目标理论上可能实现,但实践中将面临三重困境:

经济困境:边际减排成本剧增,拖累经济增长;

生态困境:自然碳库萎缩,碳汇缺口扩大;

社会困境:山区发展权受限,绿色转型动能不足。

当前地方实践已证明:碳汇林正从“辅助减排工具”升级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枢”,通过“碳汇交易+产业融合+金融赋能”(如孝感市“碳汇+司法补偿”、商洛市“林票试点”),成为统筹减排目标与发展诉求的关键纽带。因此,推进高质量碳汇林建设,是双碳征程中不可绕行的必由之路。(杨海军)

关于我们 | 环保组织 | 背景资料 | 乡土树种 | 站内公告 | CDM 宜林地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碳汇林群:128797924

工商亮照标识
技术支持:鹤翔网络 沪ICP备10215983号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4706室 Copyright © 2009-2026 All righes reserved
中国碳汇林网是中国高效的林业碳汇合作交流网络平台.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创建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
为全球碳汇发展提供专业的合作,交易资讯信息
本站关键词:碳汇林 中国碳汇林 低碳经济 碳中和 林业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