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讯 一张张林业碳票,正让贵州毕节的苍翠山林变成可质押、可交易、可投保的“绿色银行”。
2025年7月,贵州毕节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绿色金融成绩单:通过林业碳票质押贷款、碳汇司法赔偿等创新模式,成功撬动融资4800万元。这一数字背后,是毕节作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的创新探索。
在绿色金融领域,毕节已构筑起“碳票质押+交易平台+司法赔偿+保险保障”的全链条体系。其中,林业碳票交易平台建成后迅速促成两笔交易,涉及2637吨碳汇量,交易额14.54万元。
毕节市林业碳票改革的核心突破在于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当地政府主动为“碳资产”搭建资金桥梁,制定专项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质押型”“增信型”等新型贷款产品。这一创新打通了森林资源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壁垒。获得林业碳票的企业已成功办理3次融资贷款,融资总额高达4800万元。
其中,毕节颁发的首张林业碳票即通过“质押+保证”组合方式获得银行500万元信贷支持,为后续碳金融产品开发提供了成功范例。
毕节碳票改革的另一亮点是建立了标准化的交易流转机制。该市携手省内专业交易机构,设立专门的碳票交易平台,并完善配套机制。平台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购买本地碳票实现“碳中和”,大方县农商银行率先购入2620吨碳汇量,成为贵州省首家获县级“碳中和银行”称号的金融机构。
毕节在金融创新上的系统思维值得关注:将森林保险、碳汇质押和融资有机结合,构建了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司法领域,毕节创造性地将碳汇认购纳入生态损失补偿机制,明文确立为法定赔偿替代选项之一。这一被称为“以碳代赔”的方案,解决了传统补植复绿困难的案件执行难题。
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已办理1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完成1090吨碳汇交易,金额8.83万元。违法主体可通过自愿认购碳汇履行赔偿责任,打通了生态修复与司法执行的关键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