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讯 深圳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根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及配额分配方案相关规定,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将于2025年8月4日正式上市交易。同时,为提升市场效率,维持交易稳定性,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将于上市当日合并至统一配额产品SZEA。
此举标志着深圳碳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自启动运营以来,深圳碳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1.08亿吨,成交额24.75亿元,年均流动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1、SZEA:深圳碳市场的核心交易产品
深圳绿色交易所的统一配额产品SZEA已成为中国碳市场的标杆产品。截至2024年10月28日,SZEA累计成交量7710.91万吨,成交额20.47亿元。
SZEA产品整合了深圳碳市场的各类配额资源,为参与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易工具。2024年深圳碳市场运行数据显示,全年配额成交量361.08万吨,成交额1.73亿元,配额成交均价51.33元/吨。
深圳碳市场经过十年发展,已建立了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制度体系。制造业企业在纳入深圳碳市场的十个履约年度中,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8%,充分体现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
2、配额合并:提升市场效率的关键举措
2024年度配额并入SZEA统一产品交易,是深圳碳市场提升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
统一产品设计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了参与成本,有利于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入市。
当前碳市场面临流动性挑战。2025年3月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多个试点碳市场出现碳价僵持、成交缩量、流动性趋紧的现象。
深圳碳市场早期也经历过类似挑战。2013年启动之初,企业因担心未来配额价格上涨而惜售,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此次配额合并正是应对此类问题的机制创新。
深圳碳市场关键数据概览:
3、创新驱动:深圳碳金融实践领跑全国
深圳碳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于持续的金融创新。2024年7月24日,全国首单碳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挂牌,开创了中国碳金融新纪元。
该产品名称为“深圳担保集团-南山区-中小微企业19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资产)”,由深圳担保集团联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共同打造。产品为南山区6家企业提供了1.15亿元融资支持。
深圳担保集团在绿色金融领域深耕多年,已为超2300家次绿色产业企业提供156亿元金融支持。
深圳碳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丰富多样,包括:
碳资产质押融资
跨境碳资产回购融资
碳债权
绿色结构性存款
碳基金等
这些创新工具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真正实现了“绿产”变资产的价值转换路径。
4、区域协同:大湾区碳市场互联互通
2024年10月28日,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期间,深圳绿色交易所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碳交易平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揭牌仪式上,深圳绿交所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两地首次从企业碳账户、气候投融资、碳金融业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区域合作。
同时,论坛还举行了广深港澳湾区碳普惠协同机制签约仪式,由澳门、香港、广州和深圳四方共同签署。这一机制将推动大湾区碳普惠体系互联互通,为区域碳市场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通过SZEA统一产品的扩容升级,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区域碳市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深圳绿色交易所的公告发布后,多家纳入碳市场的制造业企业已开始调整碳资产管理策略。前海中碳综合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统一配额产品将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约30%,让更多企业能灵活参与碳交易。
随着SZEA产品池扩容,深圳碳市场作为中国流动性最强的碳交易平台,其辐射力已超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绿交所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战略合作,将推动两地碳账户互认、跨区域交易机制创新,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