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讯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黑龙江省作为生态资源大省,正积极探索将广袤森林、湿地、黑土蕴含的巨大生态价值,特别是碳汇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专家提出的“四库联动”(水库、碳库、粮库、钱库)路径,与借鉴浙江“丽水山耕”品牌模式相结合,为破解寒地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旨在构建“保护-开发-增值-再保护”的生态利润反哺闭环,让冰天雪地也能成为“绿色金矿”。
“四库联动”:解锁寒地生态资源的金钥匙
黑龙江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四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联动开发:
1.“水库”涵养根基:
茂密的森林与广袤湿地是天然的水源涵养地,保障水资源安全与水质清洁,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2.“碳库”孕育新机:
森林、湿地、土壤(包括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区域)强大的固碳能力是宝贵的碳汇资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资产,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压舱石”。黑龙江已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推出“龙江绿碳”品牌,并完成首批交易(4.285万吨,428.5万元)。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也成功实现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含碳汇)交易(总金额682万元)。
3.“粮库”保障安全:
广袤肥沃的黑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四库”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支撑。
4.“钱库”兑现价值:
最终目标是打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通道,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生态红利惠及百姓民生。
借鉴“丽水山耕”:品牌赋能,打通价值转化“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分散的生态资源,特别是碳汇这类“无形”产品,形成市场影响力和溢价能力?黑龙江将目光投向了浙江丽水的成功实践——“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模式。
黑龙江省碳汇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首席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黄颖利指出,“丽水山耕”的核心启示在于:
1.区域公用品牌统领:由政府背书,协会注册,国有公司运营,打造覆盖全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构想中的黑龙江版“山耕”品牌)。这解决了单个主体、单类产品“小而散”、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
2.“母子品牌”协同发展:公用品牌作为“母品牌”提供公信力和平台支撑,严格准入的本地优质农产品、碳汇产品等作为“子品牌”,实行“双商标”运作。母品牌带子品牌,显著提升产品信誉度和附加值。丽水733家企业加入后,产品溢价超30%,销售额破百亿元。
3.全程追溯与标准化:建立严格的生态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如二维码溯源),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确保生态精品属性。
4.全产业链整合:打通生产、加工、检测、认证、营销(线上线下融合)、金融等环节,构建品牌生态圈。利用电商平台、农旅融合(如结合冰雪旅游、森林康养)拓展销路。
构建闭环:“四库”开发反哺生态修复的龙江路径
借鉴“丽水山耕”经验,结合“四库联动”理念,黄颖利教授为黑龙江设计了三步走的生态价值转化闭环路径:
1.算清生态账:运用V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科学量化森林、湿地等提供的供给服务(林产品、水产品)、调节服务(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文化服务(生态旅游、康养)价值。这是生态资源资本化的前提。例如,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的碳汇能力通过全国首单寒温带碳汇指数保险得到了金融化的风险保障和量化支撑。
2.搭建转化桥:
品牌化:培育类似“丽水山耕”的省级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林下经济产品(山珍、药材)、绿色粮油、碳汇(“龙江绿碳”)、生态旅游等。
平台化:利用已建成的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项目管理平台和黑龙江省碳汇交易平台,推动碳汇等生态产品便捷交易。探索“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如长岛以海草床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将生态资产转化为融资能力。
多元化消纳:拓展碳汇应用场景,如司法替代性修复(已签协作协议)、大型活动碳中和(如服务亚冬会)、企业社会责任购买等。
3.建立循环机:这是闭环形成的关键。从生态产业开发产生的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反哺到森林抚育、湿地修复、黑土地保护(如侵蚀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修复与管护领域。例如,贵州单株碳汇项目让农民增收后主动补种树苗,山东长岛用碳汇收益扩大海草床修复。黑龙江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交易收益也用于后续专业化管护和“以沟治沟”。这确保了生态保护的可持续资金投入,形成“保护得越好->生态产品(碳汇)价值越高->开发收益越大->反哺修复投入越多->生态系统更健康”的正向循环。
龙江实践:寒地碳汇经济蓄势待发
黑龙江的探索已初显成效,为全国寒地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样板:
交易体系领跑:全国首个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及配套政策、方法学(如FCS模型)、碳汇“一张图”奠定坚实基础。
金融创新突破:碳汇指数保险、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碳汇贷等绿色金融工具不断涌现,降低风险,盘活资产。
区域协同初探:“龙江绿碳”品牌积极对接深圳、海南等交易平台,寻求更大市场空间。
未来展望:绘就生态与经济共赢的龙江画卷
黑龙江依托“四库联动”理论指引,借鉴“丽水山耕”品牌精髓,通过科学核算生态账、搭建高效转化桥、建立利润反哺循环机,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寒地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随着品牌效应的形成、交易市场的活跃、循环机制的完善,沉睡的“碳库”将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的“钱库”,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成为龙江振兴的“金色招牌”和人民致富的“绿色银行”,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龙江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