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讯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南京乡村迎来了里程碑式突破!近日,南京市江宁区牌坊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6000亩茶园山林,成功获得权威机构颁发的“碳中和证书”。这是南京市首个实现“碳中和”的行政村,标志着南京在探索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生态“金钥匙”开启“碳中和”大门
牌坊村坐拥青山绿水,拥有广袤的茶园和山林。这些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不仅是美丽的风景线,更是宝贵的“碳汇”资源。经专业机构科学测算,牌坊村这6000亩茶园山林在过去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碳汇量足以抵消全村范围内产生的3049吨碳排放。这相当于约4000棵树生长10年的固碳量!这张沉甸甸的碳中和证书,正是对牌坊村守护绿水青山、践行低碳发展的最佳认可。
从“单打独斗”到“区域共赢”,碳汇经济价值初显
牌坊村的成功实践并未止步于自身。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联合周边14个村庄,共同对区域内的森林、茶园等资源进行整合与科学管理。通过专业的碳汇项目开发,这片广袤的绿色区域已储备了高达21万吨的碳汇资源。
这笔巨大的“绿色财富”蕴藏着可观的经济潜力。按照当前碳市场的价格趋势进行保守估算,这21万吨碳汇储备的经济价值约达600万元人民币。这不仅为村集体和参与项目的村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增收渠道——“卖空气也能赚钱”,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为全国乡村低碳发展提供“南京样板”
牌坊村及其周边区域的实践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1.生态价值量化变现:成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森林、茶园固碳能力转化为可测量、可交易的碳汇资产,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直接转化。
2.创新乡村发展路径:为经济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找到了一条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
3.区域协同降碳增效:探索了以核心村带动周边村共同开发碳汇、共享生态红利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放大了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牌坊村获得南京市首张乡村碳中和证书,并带动周边开发大额碳汇储备,是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积极探索乡村碳汇项目开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缩影。它证明了乡村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主战场。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碳汇交易机制的成熟,乡村碳汇的价值将更加凸显,为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提供强大绿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