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源于美洲,16世纪传于南洋,中国福建一带广泛种植,清乾隆年间已经传播至长江、黄河流域、台湾地区。
生于文革,那时家家户户缺衣少粮,红薯是充饥的最好食品,那种甘甜,烤红薯的香味,如同基因芯片,植入脑海,永久难忘。
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餐桌食品、零食已经到了过剩的阶段。但是更加流连忘返的却是红薯,甘甜、糯香以及常年泛出的胃酸,都成为经典的记忆。
家里餐桌,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不同的生活价值观。久病的父亲经历过战争、逃难、灾荒、严重饥饿,总担心去日无多,每餐荤腥满桌,鱼虾肉吃腻,又引起了诸多消化不良。母亲在长久照料父亲的过程中,很多辛苦难以排遣,偶尔阅读经书,开辟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晚年时几乎诵遍所有佛经,悟出了人生最淳朴的道理,返璞归真。她的餐桌只有清茶淡饭,甘甜自知。
昨天,母亲告诉我春天种植的红薯霜降以后已经十分甘甜。母亲不停地挑选外观好看的红薯,我看到剩下的都是被虫咬破的红薯,母亲说,在外辛苦,这些吃起来比较方便。和父亲告别时,父亲说:只有一句话,照顾好自己身体。母亲知道我不能提东西,她送到车上,然后恋恋不舍,我说,回去吧。
她说,嗯,大家各自保重。
言语间,颇有大侠的豁达。(王军纯)
|